悬疑灵异小说《梅德韦泰嘉的枪声》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,小说以主人公约翰泽维尔雷米·艾伦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。饮水室主人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,目前连载中,《梅德韦泰嘉的枪声》小说最新章节第66章,100626字,喜欢看悬疑灵异小说的宝宝们快来。
梅德韦泰嘉的枪声最新章节,梅德韦泰嘉的枪声免费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2019年5月15日下午,一顿丰盛的午餐过后,乌尔霍加国家公园运营队伍的各位就奔赴各自岗位,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狩猎季做准备。(“行动起来吧,各位!”已经成为姆博维尼女士的口头禅了。)其实也可以理解,一方…
《梅德韦泰嘉的枪声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然后,当它转回头,望向熟悉的湖中时,那些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东西就又扑入眼帘:湖底那处摇曳的水草已经停止生长,只是整日随波飘摇,它那单调的动作让小鱼没有一丁点靠近的欲望;大大小小的砾石铺满湖底,偶尔被调皮的游鱼掀到水中,扬起一片泥土,再直直地落回原地;远看清澈的湖水在冰面下其实也会显得浑浊,幽暗温暖的湖水使小鱼免遭被冻结在冰层里的厄运,但也令它时刻感到缺氧的窒息……可惜它的头太软
《梅德韦泰嘉的枪声》精彩章节赏析
2019年5月15日下午,一顿丰盛的午餐过后,乌尔霍加国家公园运营队伍的各位就奔赴各自岗位,开始为即将到来的狩猎季做准备。(“行动起来吧,各位!”已经成为姆博维尼女士的口头禅了。)
其实也可以理解,一方面是乌尔霍加实在太大,队伍总是显得人力不足,这还是姆博维尼女士作为聪加人发动同族帮助的结果;另一方面则是今年奇怪的气候,雨季比往年足足晚了半个月才到来,而短时间降水量又罕见地丰沛,这对乌尔霍加的生物种群造成了意外的损失,也埋下了极重大的隐患——许多生物没能捱过这额外的半个月,而它们的尸体转眼就被豪雨冲走,流落各处,成为瘟疫的温房。
我第一次见到玛利亚·姆博维尼女士就是在那个忙碌而有序的午间营地,营地外围立着一圈风格古朴的图腾柱,圈内树立着很有非洲风情的粗布帐篷,帐篷中间是一团燃烧正旺的篝火,篝火上烤着一只肥硕的大旋角羚,火候正好,已快到了出餐的时候。
她正专心致志地在篝火旁操作,哪怕汗水打湿了身上的亚麻衬衫,手上的动作依然一丝不苟。她神情专注,左手缓慢而均匀地转动木杆,就像在用瓦刀在臻至完美的石膏像上一锤定音;右手轻轻抖动手腕,秘制香料纷纷扬扬洒下,仿佛在为一幅中国水墨画画上点睛之笔。
听到脚步声,姆博维尼女士转过身来,一张英气的面庞上,双眼闪动着湖水下的星光,明亮而坚定。
“你好,雷米。你好,约翰。欢迎来到乌尔霍加!很抱歉要让来帮助我们的朋友一来就担负如此繁重的工作,我们会加快进度后来帮你们分担的。”
“没关系,玛利亚,今年情况确实特殊,好在我和约翰早有准备。再说,这儿不是正有一顿丰盛的午宴来为我们洗去征尘吗?”
“哈哈哈,当然。”姆博维尼女士在艾伦先生的帮助下将那只烤羚羊抬下篝火(每当回想起当时的画面,我就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,我居然在打完招呼后就傻站在那儿!),大声喊道,“同事们,我们开饭啦!”
午宴结束后,艾伦先生、弗利普和我就开始了在“愿望乐土”和中部热带稀树草原的“登记”任务,即在以上两个区域中巡逻,记录沿途发现的每个动物种群,它们的活动范围、群体组成,都要一清二楚,这样才能确定可供狩猎的动物数量、种类,尤其是一些可作为“优质战利品”的个体(这些个体一般较大且具有美观的角、皮毛等),当旅客愿意再松一松他们的手指缝时,那他们的“建议清单”上就会出现这些特殊个体。
至于其他人,他们要继续清理可能遍布乌尔霍加的尸体、检查国家公园各处的基础设施、巡视乌尔霍加的边境……总体而言,虽然他们大部分的任务地点都能开车前往,而我们只能用脚步丈量大地(为了避免惊动动物),但我们的任务反而可能更轻松,毕竟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,我们只需要用望远镜寻觅动物,在发现后记录在电子地图上即可,连枪都不需要抬一下(那些被水泡过的尸体很可能都成“巨人观”了,想想就有点恶心)。
“愿望乐土”的植被面积要大于中部热带稀树草原,走出一片小型树林,基本上两百米内就会有一片新的小树林,虽说树长得没精打采的,低矮的灌木丛倒是郁郁葱葱、密不透风(其实本来也没风)。这些树林就是动物们的庇护所——薮兔会在靠近树林的地方打洞;大、小旋角羚则在灌木丛中觅食叶子和浆果;疣猪还能挖掘出土里的木薯,“吭哧吭哧”啃得令人食指大动;跳羚、角马、南非剑羚等动物除了在树林里觅食外,还把可提供荫蔽的树林作为栖所,吃饱后就躺在树林里休息;当然,植食动物的聚集自然也吸引了小型掠食者——侧纹胡狼,它们通常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活动,但有时也会小量聚集以捕猎更大型的猎物,在这些狡猾猎手的窥视下,即使是健硕的成年雄性南非剑羚也有被捕食的记录。
烈日高悬,带来一个无风而炽热的下午,但漫步在生机勃勃的“愿望乐土”,我会不自觉地忽略身体的燥热,平静地享受与自然的亲近。
哎,也不知道梅德韦泰嘉现在怎么样了?
我摇摇头,不去想不开心的事,继续拿起望远镜眺望四周——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,我们就快要走完“愿望乐土”的一边了,从目前的“登记”结果来看,气候的异常变化对于植被保有量较高且远离河道的“愿望乐土”而言影响并不大,各动物种群数量相较往年没有太大波动,结构也都很健康,不过也没成长出特别优秀的个体。如果整个“愿望乐土”乃至中部热带稀树草原都可以保持这个情况的话,那今年乌尔霍加国家公园的收入大幅增长就是板上钉钉,毕竟在去年,联合国旗下的专门机构——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“全球旅游目的地推荐清单”上第一次出现了乌尔霍加国家公园,按照该清单之前对其他上榜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来看,今年的游客大概会增长二到三成,甚至更多。
终于,在从一片小树林里钻出来后,我抬起头,眼前豁然开朗,一片点缀着猴面包树和低矮灌木的广袤草原就横亘在我们面前,极目眺望仍看不到边际——我们来到了“愿望乐土”与中部热带稀树草原的交界处。接下来,我们就要进入稀树草原,而非折而向北继续在“愿望乐土”内巡逻,按照艾伦先生描述的路线,我们要先在这两个区域组成的大区域内顺时针画一圈,而后重点关注水源,再以水源为中心逐渐向外扩大搜索范围。已经是下午4时,天色已开始变暗,按照刚才的通话结果,我们再巡逻一段就能和姆博维尼女士的同事会合,然后一起返回营地。
“大家准备好手枪防身,这个时间狮子已经开始活跃了,时刻注意远离树丛。”听到艾伦先生的话,我掏出自己的格洛克检查了一番,而弗利普拍拍腰间的大口径左轮,就继续专注于自己手里的那台单反相机,时不时“咔嚓”一下。
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,天色逐渐昏暗,原本蔚蓝的天空已经开始渗透出玫红,暮色微云间隐约亮起点点星光,而我们也经过了任务途中遇到的第一处水源——双生湖,两个大小相仿、相距极近的小湖泊。当我们登上两湖之间的高地时,湖边的树丛窸窣作响,从中走出来一群好望角水牛,这也是我们记录到的的第一群水牛。
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生物,我学着艾伦先生,蹲下用望远镜观察它们,一头一头地看过去,观察它们弧度优美的犄角和庞大健硕的身躯,在心里赞叹沛然流动于他们身上的野性与活力。
而就在我将视线对准一头刚结束警戒,正慢悠悠往水边走的好望角水牛时,我的呼吸几乎立时停止——它异常健硕,犄角伸展出自然又富有力量的曲线,从正面看可能比身体还宽;移动中起伏的脊背在霞光下涌动,一条条肌肉微微闪光,而且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颜色——在一群深灰色的好望角水牛之中,有着火红色皮肤的它显得格外醒目,就像燃烧在一堆泥炭上的火焰一般耀眼。
“我的天呐,它太美了,火红色的好望角水牛,这绝对是我见过最大的一头了。”弗利普喃喃着调整焦距,要将它拍进今年的《乌尔霍加摄影集》中。
问题在于,他沉浸在对美丽生命的感叹中,只记得调到“静音拍摄”模式而没注意到闪光灯。
于是一道极亮的闪电从高地无声劈下,穿越湖面袭击了那群好望角水牛。
水牛群顷刻开始骚动,在它们周围扬起烟尘,那动静就像是低沉的雷霆从地面滚滚而来,席卷高冈。我心神为之震颤,呆滞地看着幼牛迅速聚在一起,其他成年好望角水牛一致犄角在外围成一个圈,而那头火红色的水牛还在四处张望,要找到惊扰它们的源头。
看着它庞大的头颅随着脖颈有力地转动,我毫不怀疑一旦它发现我们,它就会率领牛群冲上高地,把我们踏为齑粉……
就在这时,艾伦先生的手抚上我的肩头,示意我保持蹲伏,我点点头,转头看向弗利普,他也是一副惊魂不定的样子,但脸色里还夹杂着一丝不敢置信,无声地用口型对我们说:“我今天根本没开过闪光灯!”,然后低头摆弄那台单反相机。
我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等了足足十分钟,直到我腿都要蹲麻了,且余光看到艾伦先生开始放松,我才冒险探头望去——那群好望角水牛已经解除警戒,去离高地更远的湖边饮水了,但它们在喝水时的抬头频率明显提高。
于是我们缓缓走下高地,又在暮色四合中走了二十多分钟,才到计划中的汇合点,有五名乌尔霍加的工作人员和两辆吉普车等在那里,空气中隐隐有一股令人不太愉快的臭味。
满天星斗下,我们在乌尔霍加第一天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,留在旷野里的最后一句话是弗利普气急败坏地喊出的:“见鬼!是哪个兔崽子偷着玩坏我的单反!硬件调用和屏幕显示不一致了!”
小说《梅德韦泰嘉的枪声》阅读结束!